现金足球网_必威体育app官网-手机版下载

图片

作者: 吴廖综合报道 来源: 发布时间:2015-3-30 15:38:47
“机器换人”,未来不是梦?

 
早在上世纪中后期,我国就开始进行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但是近50年过去了,机器人仍然只是百姓乃至不少产业眼中的一个概念性词汇。
 
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弱,劳动力短缺和人力成本急剧上升的窘境之下,中国的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必然面临着“机器换人”的智能制造产业升级。以技术红利代替人口红利,或许可以成为产业优化升级乃至经济发展全局的动力之源。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2015年原材料工业转型发展工作要点》中指出,要扩大关键岗位机器人应用。在健康危害和危险作业环境、重复繁重劳动、智能采样分析等岗位推广一批专业机器人。
 
机器换人,会否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工业4.0的核心
 
在本月中旬落幕的全国两会上,“工业4.0”成为了业界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
 
“工业4.0的核心是自动化和智能化。而在这个过程中,智能机器人就显得非常重要。”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汽车工业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柳崇禧曾在会上表示。
 
随着我国的产能逐渐增长,劳动力红利也在逐渐消失。在此当中,“机器人无疑是最好的替代方案,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是未来工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柳崇禧提出,“我们要发展‘中国制造2025’,就必须要大力发展自主机器人产业。”
 
两会代表委员的心之所向,也正是以工信部为代表的国家部委和各级政府努力推动的方向。
 
在去年的2014年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曾专门提及机器人革命的重要性。
 
“机器人革命”的确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影响着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但是习总书记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我国将成为机器人的最大市场,但我们的技术和制造能力能不能应对这场竞争?”
 
的确,机器换人,我们准备好了吗?
 
产业发展问题尚存
 
近几年来,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增速一直位列世界第一。
 
据报道,2013年,我国机器人市场共销售了约3.7万台工业机器人。但其中进口数量就达到近2.7万台,约占市场份额的3/4。
 
通过这两个数据的比较,我们可以直接看出“Made in China”的机器人产品仍然竞争力不足。
 
有专家表示,虽然国内机器人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但是机器人产品的价格、实用性、可靠性以及机器人产业链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我国机器人难以突破国外工业机器人的垄断。
 
目前,世界上至少有48个国家正在发展机器人,如德国的工业机器人,日韩的服务型机器人和美国的特种机器人。
 
但是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差了20年,服务机器人与国外差了5~10年,特种机器人有竞争优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秘书长徐晓兰曾在两会上表示,我国的机器人研究存在着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感知等核心单元及系统集成设计应用与国外有一定差距。
 
站在产业革命和工业4.0的拐角,徐晓兰呼吁,“发展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
 
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应用已经在不经意间成为了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曾预测,“机器人革命”将创造数万亿美元的市场。
 
的确,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同机器人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3D打印、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制造机器人的软硬件技术日趋成熟,成本不断降低,性能不断提升,机器人的发展已经不再是一场空想。军用无人机、自动驾驶汽车、家政服务机器人已经成为现实,有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已具有相当程度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
 
因此,各个国家政府及机器人主要制造商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部署,希望能够抢占到新一轮机器人技术和市场的制高点。中国也不例外。
 
在去年底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就提出,要选择钢铁、石化、纺织、轻工、电子信息等领域开展智能工厂应用示范,组织实施流程制造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工程。加快可穿戴设备、服务机器人等智能产品发展,同时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城市(区)试点建设,推广成功经验和模式。
 
对于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重视和对智能制造技术和装备项目的推广,也增进了业界对于机器人产业的信心。
 
机器复杂如人,虽然涵盖了计算机、机械、材料等种类繁多的高新技术,但是在各个国家政府、科研院所和业界的合力下,也许,“机器换人”真的不是梦。■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5年3月刊 研产牵手)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